一、病原微生物学与新型防治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简介
病原微生物学与新型防治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以太阳集团欢迎您药物科学研究中心跨学科平台为依托,以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为主线,注重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力争纵、横向科研项目立项,强化管理,达到资源共享,提高科研、教学质量与水平,以及服务地方的能力,是山东省内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专业科学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整合了太阳成集团tyc122cc从事病原微生物药物研发研究方向的专职教师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4名。
近五年来,实验室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发展现状及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凝聚了三个研究方向,即“细菌病原学及防治药物研发”、“病毒病原学及防治药物研发”、“病原微生物免疫学”;围绕研究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7项,总经费近百万元。近五年来发表SCI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细菌病原学及防治药物研发
本方向目前主要针对布鲁氏杆菌、支原体等细菌病原生物学及其新型防治药物研发开展研究,重点解决生产实践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控,突出应用,同时对病原的分子特性、作用机制开展研究,为防控奠定扎实的基础。
2、病毒病原学及防治药物研发
本研究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趋势、地方养殖业发展的需求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需要,瞄准动物病毒病原学和免疫控制的研究前沿,以引起重要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学与病原研究技术,从病原、宿主细胞、机体等不同层面,研究病原感染的分子过程及其伴随的生命现象,揭示病原致病、免疫的分子机理以及疫病的流行规律;发展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与控制新技术。本方向学术带头人樊兆斌博士以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聚合酶 PR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CEF cDNA 文库,得到与PR相互作用的Snapin宿主蛋白,通过酵母回转实验、免疫共沉淀技术对PR与Snapin相互作用的区域进行定位,揭示Snapin与PR相互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REV 致病的分子机制,为REV 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3、病原微生物免疫学
该研究方向面向省战略需求,开展重要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基础工作,着重于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播、分子进化研究,揭示病原-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传染病防控与免疫生物学发展提供基础性、前瞻性的技术与理论支撑,坚持源头创新,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该方向学术带头人孔娜博士将IL-18成熟蛋白基因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或H5N1亚型流感病毒HA1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进行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和免疫原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IBDV VP2基因工程疫苗及AIV HA1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及mChIL-18在IBDV或AIV的免疫调节作用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